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形意拳 起落钻崩处·五行任纵横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形意拳作为内家拳的杰出代表,其修行体系将养生与技击视为一体两面,互为根基。其核心奥秘在于内功的修炼,这套系统旨在由内而外地改造修习者的身心,达到气形合一的境界。形意拳的内功练法,并非孤立的静坐或冥想,而是与拳架、桩功紧密结合的动态过程,其最终目标纯粹是为了养气与练气。宛平宋世荣所传下的《内功经》、《纳卦经》、《神运经》,被后世尊为“形意三经”,言辞精炼而义理深奥,为后学者指明了修行的路径与法门。
形意拳的修炼,外在看是起落钻翻、动静分明的拳式变化,犹如波涛翻滚,连绵不绝;然而其内在却是升降开合、鼓荡起伏的气机运行。这种内外兼修的法门,旨在内里涵养一股浩然刚正之气,而外在则展现出安逸自然的身姿。所谓“进退随手之出入,来去任气之自然”,一语道破了形意拳的根本在于气与劲的培养与运用。因此,要深入理解形意拳的修行之道,就必须从其内功的修炼法门入手,探究其如何聚气、养气、运气,并最终将内在的修为转化为外在的功用。
内家拳的共通原理,在于将丹田之气贯通于五脏六腑,再由躯干发散至四肢末梢,形成一种完整而强大的力量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首要任务便是培养气血,使其汇聚于丹田。丹田气足,则人的精神自然健旺,反应敏捷,动作轻灵,发力时沉雄厚实。因此,形意拳的内功修行,第一步便是筑基,即通过桩功来完成丹田气的培养。
桩功是形意拳内功训练的基石,其中以混元桩与三才桩(又称三体式)最为核心。混元桩被认为是形意拳系统训练的根基桩法,其目的在于通过特定的静态姿势,达到养生、内劲激发与技击应用的多重效果 。练习混元桩时,通常要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,身体重心平稳,周身自然放松 。双手在身前环抱,如同抱住一个无形的大球,掌心向内,肩部松沉,肘部微屈下坠,以求得一种“抱球”的整劲感 。头部要正直,颈部放松,眼神平视远方或双目微闭,呼吸自然,意念轻轻守在丹田,或只是放空身心,不做他想 。修炼的关键在于“松”,要用意念引导气血的流通,而非使用拙力,避免任何形式的刻意与紧张 。每日的修炼时长并无定规,初学者可从较短时间开始,如每次五至十五分钟 ,随着身体的适应再逐渐延长,重要的是持之以恒,而非一味追求长时间的站立 。
三才桩,即三体式,在形意拳中被誉为“万法之源”与“总机关” 。其对身、心、息的调节要求更为细致。调身,要求身体具备“鸡腿、龙身、熊膀、猴相、虎豹头”的形态与神韵。具体而言,“鸡腿”指单腿承重,稳如磐石;“龙身”指身躯三折,能拧转盘旋;“熊膀”指两肩松开,力达膀背;“猴相”指精神灵动,含胸拔背;“虎豹头”则指头顶项竖,有威猛之势。调心,要求练习者思想高度集中,摒除杂念,进入一种无物无我、松静虚无的境界。调息,则以逆腹式呼吸为主。吸气时,提肛、收缩会阴,感觉真气自会阴升起,沿脊柱上行至头顶;呼气时,气自上而下,松肛,沉入丹田。
通过持久的桩功练习,丹田之气会由微弱逐渐充盈。当丹田气足之后,便可引导内气按照特定路线周流。《内功经》对此有明确描述:“气纳丹田,冲起命门,引督脉过尾闾,引任脉降重楼,复归于丹田”。这正是内丹术中所说的小周天路线。当内气更为充沛时,甚至可以循“五气朝元”之路,上达头顶百会,下至脚底涌泉,周流全身,贯通四肢百骸。这个过程是水到渠成、自然发生的,不可强求。
形意内功三阶:易骨、易筋、洗髓之次第
形意拳的劲力分为明、暗、化三层,这三层劲力的修成,与“易骨、易筋、洗髓”这三步功夫息息相关。这三步功夫并非孤立的技术,而是内功修炼从初级到高级的三个必然阶段,是一个由外及内、由形入神、层层递进的转化过程 。
第一步功夫是“易骨”,此阶段对应着“炼精化气”的内功层次 。“易”并非更换,而是改善、增强。易骨的目的是筑基,通过规范的拳势与桩功练习,将人身固有的僵硬之力化去,换来一种刚猛、明显的劲力,即“明劲” 。此阶段的练习,核心是把拳架的规矩做到极致,一招一式都合乎法度,通过三体式等桩功的绷拉,使全身筋骨得到充分抻展 ,从而使骨骼日益坚实,骨体坚如铁石,气质也随之变得威严沉稳 。在呼吸上,此阶段会将日常的自然呼吸,逐渐转变为深长的腹式呼吸 。当练习者感觉周身骨骼沉重,发力刚脆,整齐划一,便是易骨初成的表现。
第二步功夫是“易筋”,此阶段对应着“炼气化神”的内功层次 。在易骨的基础上,练习者的意识、动作、呼吸三者需要更加密切地配合。此阶段的目标是将外放的“明劲”练成内含的“暗劲” 。暗劲的特点是柔韧而富有弹性,其力藏于内而不显于外。易筋,主要是对全身的筋膜进行锻炼,使其增长、柔韧、贯通,从而获得“筋长力大”的效果 。此时的劲力不再是片段的,而是如蛛网般纵横联络,周身浑然一体。练习者会感觉身体内部有股力量在流动,动作更加圆活、连贯,力量的爆发更具穿透性。
第三步功夫是“洗髓”,此阶段对应着“炼神还虚”的最高内功层次 。“洗髓”并非真的清洗骨髓,而是比喻内功修炼深入到生命的最精微层面。在易筋的基础上,继续深入练习,暗劲会逐渐练成“化劲”。化劲是神意与气的完美结合,此时的练习已经超越了固定的招式与意念,达到“拳无拳、意无意、无意之中是真意”的境界 。身体的反应变得如同本能,动转轻灵如羽,神气圆活无碍 。验证这一阶段功夫的进展,并无客观的量化指标 更多的是一种状态的呈现。例如,身体会变得异常健康,寒暑不侵 ,脊柱正直,气度宽宏 ,反应迅捷,能达到“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”的灵敏程度 。此时,身体的防御与攻击皆出于自然,不再经过大脑的思考与判断。
气息之妙:三层呼吸与神意转化
形意拳的内功修炼,与呼吸(调息)法门的层次提升密不可分。其呼吸法大致可分为三层,这三层呼吸恰好对应了“炼精化气”、“炼气化神”、“炼神还虚”这三个内功境界。
第一层呼吸,称为“调息”,对应“炼精化气”的功夫。练习时,要求舌尖轻轻卷回,虚虚顶住上颚,这个动作的目的在于接通任督二脉的“鹊桥”。口唇似开非开,似合非合,保持一个自然的缝隙。呼吸纯任自然,不可憋气或着意用力,只需配合拳架动作的开合起落,做到合于规矩即可 。这一阶段的本质是“炼精化气”,通过身体的正确姿势与自然深长的呼吸,将人身的后天精元转化为可供修炼的内气。此阶段完成的标志,是身体会产生明确的信号。最常见的感受是下丹田区域出现温热感,或是有暖流在腹部盘旋 。随着功夫的深入,这股热流可能会沿着脊柱(督脉)与身前正中线(任脉)运行,形成初步的小周天循环感 。此时练习者会感到精力充沛,头脑清爽,身体轻快 。
第二层呼吸,称为“息调”,对应“炼气化神”的功夫。此阶段的口、舌姿势与第一层相同,但呼吸的意念与方式有所不同。它不再是顺随拳架的自然呼吸,而是将意念着重于丹田的内呼吸。此时,练习者仿佛是用丹田在呼吸,随着一呼一吸,丹田发生鼓荡、开合。这是将已经积蓄的“气”通过心意的引导,使其升华为更高层次的“神”。此阶段完成的标志,是身体感觉更为轻捷,劲力变得松沉而富有弹性,即进入了“暗劲”阶段 。练习者会感觉体内能量充盈,遍布全身,而不仅限于丹田一处 身心与周围环境的能量仿佛可以相互感通。
第三层呼吸,称为“胎息”,对应“炼神还虚”的功夫。此呼吸之意境,又与前两层截然不同。第一层明劲是有形于外,第二层暗劲是有形于内,而到了第三层,呼吸虽有,却若有若无,绵绵若存,几乎感觉不到口鼻的呼吸,而是进入一种身心合一的内循环状态 。此时心中空空洞洞,无念无想,不有不无,非有非无,这便是化神还虚的妙用,是“无声无臭还虚之道”。此阶段的进阶标志更为微妙,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飞跃。练习者的心境会变得极其虚静空明 身体时常会感觉消失,融入虚空之中 。技击应用上,反应完全出于本能,无意而动,无心而成 。此阶段的标志之一是感觉“中脉通透” 即身体的中轴线完全打通,能量畅行无阻。这是一个从“有为”修炼彻底转向“无为”境界的标志 。
形意拳的内功修行,远不止于强身健体或提升格斗能力,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与道德准则。它是一条将“道”与“技”融为一体的修身之路。
“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”的修炼路径,本身就源自道家内丹学的思想体系 。它追求的是返本还元,从后天返回先天,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“天人合一”之境 。拳法中的阴阳、五行学说,也非空洞的理论,而是指导练习者理解身体内部以及与对手之间力量转化的实用法则 。虚静、自然、无为等道家核心理念,贯穿于从桩功到化劲的整个修炼过程。
更重要的是,形意拳的内功修行是一条“修心明性”的道德实践之路。武德并非一套写在纸上的空洞教条,而是内功修炼到一定层次的必然产物。形意拳门规中强调尊师重道、谦逊诚实、仁爱宽容,但这并非仅靠外部约束。真正的道德修养,源于内心的平和与平衡。内功修炼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心魔、摒除杂念、回归宁静的过程 。当练习者通过桩功和调息,使身体的气血调和、阴阳平衡时,其心性也会随之变得沉稳、平和,不易被外界情绪所扰动 。所谓“厚德载物” ,一个人的内在功夫越深厚,其心胸与气度也自然会越开阔。因此,道德修养的具体实践,就是将练功时所追求的“中正、安舒、虚静”的状态,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,以一颗平常心去待人接物。这种内外一致的操守,便是“性命双修”的真义,也是形意拳内功修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央企配资流程详解最简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