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年开年,《繁花》那火劲儿,简直像夏天的太阳,挡都挡不住!豆瓣 9.4 分,白玉兰奖拿得手软,胡歌演的 “阿宝” 直接封神,唐嫣也总算甩掉 “傻白甜” 标签,不用再被吐槽了。谁能想到,才过两年,这光鲜亮丽的袍子底下,居然藏了这么多糟心事 —— 有个叫程骏年的编剧,还是渐冻症患者,直接甩出 5 段录音,说王家卫这边压榨人,秦雯把功劳全揣自己兜里,连靳东、陈道明的 “文化人” 形象都受了影响。
程骏年当初进组的时候,心里肯定美滋滋的,想着跟着王家卫这样的大导演,总能有奔头吧?结果呢?他跟块砖似的,哪儿需要往哪儿搬。白天得帮秦雯搭《繁花》的商战框架,为了让剧情不瞎编,自己掏了小一万块买 90 年代的股市资料,还跑遍上海找退休的外贸人聊天,光笔记就写了 20 多万字,这活儿干得比自家事儿还上心。
晚上更没闲着,得给王家卫煎牛排,饭局上还得替人挡酒。他朋友圈里有句 “今晚又喝吐了,明天还得改剧本”,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委屈。更揪心的是,他还有渐冻症,网传 2022 年确诊后想请假看病,王家卫却反问:“你到底想从我这儿要啥?剧本还没改完呢。” 这话听着,比寒冬里泼冷水还难受。
就算这么拼,他每个月就拿 3000 块,比上海最低工资高不了多少。智联招聘 2025 年有份职场报告,说 62.3% 的人都遇过 “干活的是我,功劳是别人” 的情况,懂的都懂,打工人的苦就像哑巴吃黄连,没法说。有网友留言:“这不就是我去年的写照?天天加班到半夜,结果表彰名单里连我名字都没瞅见,气人不?”
真正让这事儿炸锅的,还是那 5 段录音。一段里,王家卫跟秦雯说:“你写感情戏还行,阿宝、李李的主线撑不起来,让程骏年搭好架子你再填内容。” 另一段更绝,秦雯抱怨:“程骏年写的商战太复杂,我看不懂,让他改简单点。” 可当年秦雯拿白玉兰最佳编剧时,明明说 “自己写了 120 万字,每个角色都像我孩子”,这操作咱属实没看懂。
录音里还有更意外的,秦雯跟王家卫闲聊时,说靳东 “连诺贝尔奖没数学奖都不知道,还装喜欢看诺奖数学书”,又说陈道明送她的《美学原理》“翻都没翻,他就是装样子”。这话一出来,网传 #靳东陈道明人设# 的话题阅读量很快破了 3 亿。有网友说 “平时看他俩挺文雅,没想到背后被这么说”,也有粉丝辩解 “说不定是秦雯断章取义,别瞎信”。
程骏年这事儿,还真不是独一份。香港《明报》2024 年 1 月就报道过 “爱家姐妹” 的事儿:有个编剧给《繁花》提了 “李李复仇线” 的想法,王家卫说不行,结果剧里原样用了,连个署名都没有。有影视圈制片人匿名说:“很多大导项目爱找‘影子编剧’,成本低还不用担责,署名全看人情。” 杭州日报后来也提过,近三成编剧都遇过 “成果被占” 的情况,这行业潜规则,确实该管管了。
咱吃瓜归吃瓜,也得给身边打工人提个醒:真遇到这种糟心事儿,别慌。先把证据留好,比如邮件里标清楚 “这是我原创的剧本片段”,重要对话记得录音(提前跟对方说一声,别违法);入职时最好签个补充协议,把工作内容和成果归属写明白;真要维权,也能找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的编剧工委,或者走劳动仲裁。毕竟咱的辛苦不是大风刮来的,不能随便被 “画饼” 糊弄。
现在程骏年还在维权,秦雯发了律师函说他造谣,王家卫始终没露面,靳东、陈道明的团队也没回应。不知道这场风波最后是程骏年能讨回公道,还是慢慢被压下去,《繁花》的 “神剧” 名声还能不能保住。你对这事儿咋看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也别忘了关注后续进展 —— 至少程骏年这一嗓子,让更多人看见基层创作者的难,这本身就是件好事,不是吗?
#繁花剧组录音争议 #程骏年维权进展 #影视创作者权益保护
央企配资流程详解最简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